馬建新,大家都親切地稱她為“馬姐”,2013年加入廣利核公司。11年間,作為M310堆型全球首個數字化改造非安全級控制系統(NC-DCS)儀控系統架構師,她確定技術路線,主導系統設計,扎根一線,服務現場,助力大亞灣核電站三十年改造NC-DCS系統上線成功。作為中國廣核集團首個自主可控的非安全級儀控系統平臺SH_N平臺的產品負責人,她潛心研究,攻克關鍵技術,解決了核電重大裝備中的工業軟件難題,填補集團空白。作為技術中心總工,她制定科技規劃,引領技術創新,依托科研方向,培養核心人才,管理科研項目,確保產品質量,不斷勇攀科技高峰,累計獲得技術專利43項,發表論文7篇,省部級科技獎8項,集團級1項,公司級10項。

善學愛鉆,開拓創新的“先行軍”
“大亞灣核電與惠州核電克服諸多困難,為SH_N平臺創造了非安全級數字化儀控系統首臺套應用的寶貴機會,我們絕不能辜負這種信任。”馬建新堅定地說。
大亞灣核電站三十年改造期間,面對改造項目系統接口復雜、定制需求多等諸多問題,馬建新決心改變原有串行、上下游獨立的工作模式,在大亞灣核電、中廣核工程與中廣核數科多方支持下,組織各方提出了“研發、設計、業主”一體化大團隊、研發和設計并行迭代模式,并帶隊深入前端設計,直接獲取大亞灣核電第一手需求,通過12次密集的充分溝通交流,澄清用戶需求45份,鎖定各類技術方案近百項,攻克了產品上線的第一大難題。
產品首次大型應用,馬建新堅持“產品到哪我到哪”,一路追隨,及時解決產品上線的問題。
“馬姐,I/O模塊偶發故障了。”凌晨兩點,馬建新接到現場通知。顧不上休息,她迅速組織前后臺軟硬件負責人視頻連線共同“會診”,用“故障樹”方法快速鎖定了30余項可能的故障原因,并與前后臺一起進行插入故障試驗與調試驗證。試了一次,不對,再試一次,還是不對,就再試一次。連續幾個晝夜的不間斷工作,偶發故障原因終于復現,追蹤到了故障根因。
正是經歷了許多個這樣的不眠之夜,SH_N平臺最終經受住了十幾輪的嚴格測試,在大亞灣運行一年多時間以來,現場兩個機組超過3000個模塊未發生一例設備故障,運行指標領先國際水平,向大亞灣核電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馬建新在上海中廣核產業園大亞灣核電非安全級數字化儀控系統改造測試現場開展用戶測試工作
與時俱進,探索實踐的“試金石”
“要做就要比別人做得更好,做國際領先產品。”這是馬建新常說的一句話。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電站對儀控系統應用要求的不斷提高,DCS產品也在不斷迭代優化。在DCS產品研制過程中,馬建新牽頭提出18項系統級創新設計,嚴格把控每個環節,從需求的澄清與分析、關鍵方案的設計與評審,再到問題分析和解決,她統籌全局,抽絲剝繭,追根究底。她先后帶領團隊完成了自主的控制網網絡架構設計及協議設計,在穩定可靠的基礎上確保控制網絡的實時性。為便于現場設備的預防性診斷和維修,她帶領團隊創新性研制了獨立的診斷網絡DBUS,降低了現場設備詳細診斷數據過多對運行網絡的影響,大幅降低了非預期停機的概率。
2022年起,在集團和公司的支持下,馬建新又投入到了新一代智能產品的研制工作中,攻克了智能IO、服務器集群和智能控制器等7項關鍵技術。她研究的微服務新技術對軟件重新架構起到了重要作用,為新一代智能產品的研制奠定了堅實基礎。
破解難題,推動轉型的“助力器”
自擔任技術中心總工程師以來,馬建新制定了“和睦系統”等6大產品平臺的“十四五”研發規劃。她聚焦部門核心能力建設,從系統、硬件、嵌入式軟件、桌面與服務器軟件、機械與智能化技術6大專業領域,形成圍繞國產化、智能化、新一代數字化方向的核心技術共260項。
同時,馬建新圍繞重點科研業務方向,堅持開展專業技術體系建設、專業方向梳理和專業技術對標分析,形成了13個方向的專業人才培養規劃,通過“傳幫帶”培養出了一支強有力的控制系統研發團隊,并將多年的DCS產品設計經驗毫無保留地傳遞給團隊成員,目前多名成員已經成長為專業骨干、業務專家、帶頭人。

馬建新在惠州核電1號機主控室開展熱試前的DCS調試工作
未來,馬建新將持續探索創新,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擁抱新技術、新理念,始終保持熱忱與專注,遇到問題大膽“再試一次”,不斷提升自身技術和能力,持續為數字化控制系統產品的研發貢獻智慧和力量。